《习近平论教育(1982-2019)》学习材料
时间:2019-08-12 作者/编辑:系统管理员 来源: 点击:

《习近平论教育(1982-2019)》学习材料

  

 

 

习近平论教育工作(一)...........................1

习近平论教育工作(二)..........................14

习近平论教育工作(三)..........................20

习近平论教育工作(四)..........................34

习近平论教育工作(五)..........................38

习近平论教育工作(六)..........................47

习近平论教育工作(七)..........................52

习近平论教育工作(八)..........................60


习近平论教育工作(一)

2012年11月8日以前)

 

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和落实民办教师待遇,尊重和大力支持他们的光荣劳动。

——习近平1982年12月27日在正定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会议上的讲话,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我们自己要学习,更要重视教育事业。我县教育仍然是个薄弱环节,要从战略高度重视这个发展重点,加强初中级人才的培养。

——习近平1984年3月2日在全县传达省委召开的地市县委书记会议精神会议上的讲话,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除了县统一考虑之外,各乡各村各系统都要考虑自己的培训人才计划。

——习近平1984年3月2日在全县传达省委召开的地市县委书记会议精神会议上的讲话,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如果现在还不重视中小学教育,培养不出文化科技后备军,20世纪90年代、21世纪的骨干力量就将无以为继,对各业工作都将带来深远影响。

——习近平1984年3月2日在全县传达省委召开的地市县委书记会议精神会议上的讲话,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从调查研究入手,以改革精神为指导,认真抓了教师队伍整顿、教学条件改善、教育体制改革、教材教法研究工作,致力于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多出、快出、出好人才。

——习近平1984年5月16日在石家庄地委召开的县委书记会议上的发言,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为教育事业开口子,在规划、决策、安排上为教育事业让位子,在会议、行文、工作上为教育事业吹喇叭。

——习近平1984年5月16日在石家庄地委召开的县委书记会议上的发言,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在办好普通中学的同时,还抽出力量转办、筹备了新安农中、北楼农技校,研究了发展商业、司机等职业学校的规划。

——习近平1984年5月16日在石家庄地委召开的县委书记会议上的发言,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科技教育和经济发展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我们不能等经济发展了再来办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误了几年,就是误了一代。

——习近平:《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1989年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科技教育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只是提醒我们注意:第一,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待科技教育,要把科技教育作为闽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第二,在经济实力不足的情况下,要讲求办科技教育的效益;第三,要努力把科技教育的热能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能,既强调科技教育的普及,又讲究科技教育的“实效”。

——习近平:《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1989年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就教育而言,要实行“普及教育”与“成人教育”并存的方针;要特别重视职业教育和农村的扫盲工作;全社会都要为教育办几件实事,多渠道、多形式办学。

——习近平:《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1989年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什么是新的教育观呢?它不再是过去那种就教育论教育,而是把教育问题同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看这个地方的教育是不是适应并且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习近平:《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1990年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越穷的地方越难办教育,但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 越不办教育就越穷。这种马太效应,实际上也是一个“穷” 和“愚”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习近平:《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1990年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思考教育问题。经济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教育发达——科技进步——经济振兴是一个相辅相成、循序递进的统一过程,其基础在于教育。古人提出“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是很有见地的。我们必须站在这样的战略高度上看问题,真正把教育摆在先行官的位置,努力实现教育、科技、经济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习近平:《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1990年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我们办教育,要舍得花时间,舍得花精力,舍得下本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问题是绝对不允许“等一等”的。

——习近平:《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1990年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坚持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教育事业。考虑到办教育受财力制约这个重要因素,我们除了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基本国策,创造条件,增加投入,保证教育事业必要的、合理的速度和规模以外,还必须做到两个相结合:一是把数量发展和教育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二是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具体的目标, 就是要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即: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

——习近平:《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1990年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基础教育是一般的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这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奠基工程。尽管我们过去讲基础教育比较多,但基础教育的规模还不够,质量更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习近平:《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1990年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培养新一代劳动者和中、初级技术人才。列宁在《关于提高人民劳动生产率》中说:“提高劳动者生产素质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普及职业技术知识的本领”。

——习近平:《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1990年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职业技术教育理所当然地要同闽东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同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紧密结合。特别是开展职业技术教育要重视实践,不能只在“黑板上种田”,一定要教给学生实际本领,使他们回家后有可能成为生产能手。

——习近平:《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1990年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成人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岗位培训上,要广泛地开展岗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本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和生产技能。成人教育不是单纯的文化、技术教育,而是全面开展政治、文化、技术、管理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

——习近平:《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1990年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为了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教育事业,我们必须走一条国家办学与社会办学相结合的路子。调动各级各方办学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经费,增加投入。对教育经费在各县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以及社会如何负担, 都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特别应当强调的是,我们要十分重视提高有限教育经费使用的效益,一分钱的投入就要有五倍、十倍、百倍的产出。

——习近平:《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1990年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闽东地区主要是农村,需要有一个“泥土味十足”的教育特色。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更多的能脱贫致富的知识型劳动者。为此,必须把发展基础教育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结合起来。

——习近平:《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1990年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大量文盲的存在,不但使农民缺文化、少技术,不善经营,致富门路窄,还导致愚昧落后的习俗滋生蔓延。所以闽东的教育必须注意重视扫盲。尽管这个起点很低,却很实在,决不能认为“扫盲不扫盲一个样”“剩一些文盲也无关紧要”。今年是国际扫盲年,我们应拿出实际办法来。扫除文盲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一年扫一点,几年扫一片。

我们的扫盲方针是:把扫盲教育同学习实用技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密切结合起来——这是立竿见影的方针——只有在文盲感到学文化是关系自身切身利益的大事时,才能有学习的自觉性。

——习近平:《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1990年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这里必须强调一点,科技兴农必须以教育兴农为基础,提高闽东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除了加强基础教育外,当前应以在乡知识青年为主要对象进行职业技术教育,使他们成为农村脱贫致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带头人。

——习近平:《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1990年4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又到了高考录取揭榜的时候。考上大学固然可喜,但没考上大学也不用悲观,更不能绝望。路就在脚下。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不在于是否上大学,而在于他的实际本领。

——习近平:《路就在脚下》(2003年7月11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学校,留心处处皆学问。只要你肯学习、能吃苦,没有读过大学,照样能成才。

——习近平:《路就在脚下》(2003年7月11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导致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学校对学生重文化知识教育,轻法纪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不够,致使有的学生心理变得浮躁、脆弱;有的是因为一些家长对子女疏于教育管理或要求过高,“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给子女施加过大的压力。

——习近平:《路就在脚下》(2003年7月11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一定要从社会、学校和家长等多方入手,千方百计把孩子从分数中解放出来。要让他们明白,人生道路千万条,各行各业都能成才。只要矢志追求、努力拼搏,照样可以实现人生抱负和目标。

——习近平:《路就在脚下》(2003年7月11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教育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立教”意识,既要注重教育“量”的扩张,更要突出教育“质”的提高,走教育内涵发展之路。

——习近平2003年9月12日在浙江教育系统调研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考试制度,改进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构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及评价体系,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习近平2003年9月12日在浙江教育系统调研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教育体制改革是教育创新的关键,也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源。要扫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教育的职能和模式,增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能力,通过优化教育结构,改革培养模式,形成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